成果简介
中药实训基地 2018-04-26
1.成果简介及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1、成果简介及主要解决的问题
1.1成果简介
课题组从2010年开始对现行的实践基地建设进行调研与分析,发现目前开办中药学专业的高校涵盖了农、林、医以及综合类大学等等,背景复杂,对实习实训教学的认识各不一样,对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也有较大的差异,加之高校经费有限,学生数量持续增加,高校不能对实习实训基地的教学运行进行有效的监管,并对实习实训的效果做出合理、科学的考核评价,这些都极大地限制了中药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这也是许多高校面临的现实问题。
为此,课题组首次根据产业分类与专业特点,将实习实训基地划分为七大类:中成药企业;中药饮片企业;医院中药房、中药制剂室;科研院所以及高校科研实验室;中药标本馆、药材市场;药用植物园、野外实习基地;中药材规范化(GAP)种植基地。提出每一类基地的建设(遴选)标准,制定实习实训标准操作规程(SOP)与量化考核标准,真正发挥实习实训基地在实践教学中的作用。
2010年项目启动,2013年通过省级鉴定,2014年获得河南省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经过6年的实践,课题组发表相关论文59篇,主持开展相关研究课题7项,获得相关教学成果11项,其中厅级二等奖以上8项,编著教材26部,其中主编2部,副主编10部。该成果在其它兄弟院校如北京中医药大学、广西中医药大学等相关院校,以及仲景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了采纳与运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相信随着本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对中药学专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1.2主要解决的问题
①制订了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遴选)标准,解决了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规范化的问题目前开办中药学专业的高校背景复杂,对实践教学的要求各异,且中药产业类型多种多样,实力高低不同,这都构成了实习实训基地在选择上的多样性与不确定性;因此对实习实训基地进行合理的划分,并根据各自的特点制订基地的建设(遴选)标准,才能达到专业培养的需要。
②制订了实习实训标准操作规程(SOP),解决了中药学专业实践教学规范化、标准化的问题基地大多缺乏教学所需的环境与制度,所以这就要求按照教学目的,对基地所开展的教学内容制定标准操作规程(SOP),形成基地与学校都认可的实践教学规章管理制度和实施方案,保证教学的顺利开展。
③制订了实习实训量化考核标准,解决了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合理的问题实习实训教学考核不同于校内评价,因此不同类型基地建立多指标的量化考核方法体系,不仅对学生进行全面的量化考核,以更好的达到实践教学目标,同时也是对基地的一种评价,以起到监督作用。
2.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2.1成果研究思路
中药学与现代药学从属于不同的医学体系,没有国外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必须按照其本身特有的思维和模式进行人才培养,同时由于现代化的高等教育已经不同于延续数千年的传统培养方式,所以对于实习实训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所必须的基地建设,应当结合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目标,将传承与创新作为基本原则,从实际出发,进行探索与实践。
①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对实习实训基地的现状进行实地调研。
②按照中药学专业学生实习实训的教学目标,分析基地建设所面临的制约因素。
③针对基地的特点与差异,结合中药学本科生教学计划,建立基地建设(遴选)评价标准。
④根据教学大纲,规范基地的运行,建立实践教学标准化操作规程(SOP),为评价基地教学运行以及学生学习效果,制订不同类型的考核标准。
⑤将该课题成果在已经运行的基地内进行推广应用,对其效果进行总结与分析,并不断修订与完善。
2.2 成果研究方法
本课题是在学生实习实训能力培养的实践过程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以问题和实践为中心,以归纳、分析为基本手段,制订研究成果实施方案,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①走访、调研 了解学生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梳理与分析,找出主要制约因素。
②召开相关利益方座谈会议 探讨学生在实习实训中实践能力的构成要素,对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评价体系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达成共识;开展问卷调查,对各利益方表示关切的关键点和重大问题进行梳理与分析,补充和完善基地的建设及评价体系方案。
③召开专家、学者论证会议 对课题组提出的方案、修订意见、评价体系等进行剖析,并结合国家中药专业发展需要,给出合理、科学的指导性意见。
④文献整理与经验总结 总结各方在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已有的尝试与成果,充分利用自身已有的教学经验和优势,制定出合理、科学以及可操作的基地建设、评价体系方案。
⑤成果实施将基地建设、评价体系方案在中药学专业教学和相关基地的建设中实施。
⑥整理、归纳、分析所有材料与信息对前期的实施效果与相关信息进行整理、归纳与分析,结合专业人才培养、产业需求、文化传承、中药学发展等要素,找出实施方案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⑦总结、完善整个方案并加以推广 根据成果实施效果,在运行中不断探索与完善,最终制订出合理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遴选)评价标准,切实可行的标准操作规范,以及科学性、系统性的考核评价指标,并加以推广,使之发挥更大的作用。
3.成果的创新点
①首次制订了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遴选)评价标准(详见附录)
根据产业类型与专业培养需要,将不同的实习实训基地予以分类,共七类,并从其资质、规模、带教人员水平、实习实训环境建设、教学管理制度、学生安全防护等方面综合考虑,对每一类基地制定不同的遴选评价标准,已达到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
②首次建立了实习实训教学标准操作规程(详见附录)
按照教学目的及培养目标,制订一系列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实习实训标准操作规程(SOP)。
③首次制订了实习实训教学量化考核评价体系(详见附录)
参照人才培养要求,建立多指标的、具有实际意义的量化考核方法体系,实现对教学过程的规范化与标准化,切实达到培养高素质中药产业人才的需要,同时这种量化考核也可以对实习实训基地进行有效监督。
④在梳理、分析了主要制约因素的基础上,创新成果推广应用模式,实现了共赢
对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发展的制约因素进行梳理,对高校、基地、学生三个主要利益方,从经费投入、对实践教学的认知以及相互之间的合作需求等方面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加大实习实训基地的投入,建立稳定合作关系的实习实训基地,达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如由我校牵头,分别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制药企业联合成立的河南省中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重点实验室等,不仅提高了实习实训教学质量,也推进了科研成果转化。另一方面,也完善了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调动了企业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制药企业还在中药学专业学生中设立奖、助学金,学生收益的同时,企业也提高了自身的实力和社会影响力。
4.成果的推广应用效果
本成果自2012年开始推广实施,目前已运行了6年,在国内多家单位实行,受到广泛好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⑴校内推广应用情况
①中药学专业建设方面成效显著(详见附件6)
本专业在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的基础上,2012年成为河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3年成为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7年通过了教育部中药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认证,其中实习实训教学的软、硬件建设获得了专家的一致好评。
②直接提升了我校中药学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水平(详见附件6)
2014年我校被批准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训基地,到目前已开办了10期培训班,累计培训全国各地中药人才500人次,2016年又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并相继举办了多次炮制学术会议与人才培训会,受到了良好的赞誉。同年我校中药学实验教学中心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7年中药学虚拟仿真实验中心被省教育厅列为建设单位。
③学生实践技能与创新能力明显增强(详见附件5)
中药学专业2013年开始一本招生,近5年来组建的科研兴趣小组超过40个,在省级及以上大学生“挑战杯”课外科技竞赛中获奖9项,获得省级及以上实验技能竞赛二等奖及以上7人次,发表论文20篇,获得专利4项,人才培养成效已初步呈现。
⑵ 校外推广应用情况
①基地数量与质量明显提高,逐步实现合作共赢(详见附件7)
目前与我校建立稳定合作关系的各类实习实训基地超过50家。通过对实习实训基地的投入,双方达到了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目的。如由我校牵头,分别与宛西制药、羚锐制药、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等制药企业和高校联合成立的河南省中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河南省中药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中药质量控制与评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中药资源与中药化学重点实验室等一系列优质平台,不仅提高了实习实训教学质量,同时也推进了双方共同研究与成果转化。
②研究成果在校外相关单位顺利推广实施,效果良好(详见附件8)
自2012年成果推广以来,受到省内外兄弟院校和企、事业单位广泛关注,先后有10余所高校采纳实施,并与50余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如北京中医药大学、广西中医药大学、仲景宛西制药、郑州瑞龙制药、栾川县龙峪湾林场、河南省中医院等单位都对该成果进行了采纳与运用,受益学生超过10000人,部分企业还对中药学专业学生设立了奖、助学金,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相信随着本课题成果的不断推广,其应用价值也将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