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园、野外基地实习实训基地
中药实训基地 2018-04-27
4植物园、野外基地实习实训基地
4.1植物园、野外基地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遴选)标准
选择合适的野外实习基地,是提高药用植物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要建立环境更成熟的野外实习的教学、科研基地,不断改进和完善实习教学的条件。
4.1.1野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遴选)标准
4.1.1.1以选择中药材物种丰富、蕴藏量大、人为干扰小、生态环境多样性、交通便利、食宿经济、安全有保障的实习地点为原则。
4.1.1.2野外实习基地蕴藏的常见药用植物至少500种以上且都具有一定量的资源量,有五条以上可供学生采集、识别药用植物的实习实训安全路线。
4.1.1.3实习基地要有能接待50人食宿和学习的宾馆,要有《餐饮服务许可证》和《宾馆消防证》,从业人员要有健康证,近三年无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4.1.1.4带教老师应具有博士学位或中高级以上职称以及三年以上野外实习经验,每名带队教师指导学生10-15名,每天指导学生不少于4学时。
4.1.2药植园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遴选)标准
药植园较野外基地小很多,因此在硬件建设方面要有所改进和突破,规划面积应大幅增加,还要加强药用植物种质的搜集,丰富植物种类,强化栽培管理,进行合理布置,具有地区特色和丰富科学内涵,如河南中药植物园,为了加大对河南道地药材的宣传,设立了四大怀药圃、牡丹圃、连翘圃、山茱萸圃等。再如安徽地产药材,植物园中可设立凤丹圃、芍药圃、菊花圃和宣木瓜圃等特色药材圃。
4.1.2.1植物园内药用植物应在500种以上。
4.1.2.2对药用植物插(挂)标牌,园区内每一种药用植物都有准确的名称、科名、拉丁学名、药用部位、药材名称、功效等6个方面的标识,并有链接到百度百科的“二维码”。
4.1.2.3须有现代化温室以便更多地引种一些非本土珍奇药用植物,日常管理(喷、灌、施、排水肥)系统也将程序化、自动化。
4.1.2.4为便于学生学习,也是为适应电子技术发展的需求,还要开发药植园信息管理系统,建立植物数据库,在校园网内建立“百草园”电子地图,在药植园中任意一种中药各个时期的彩色照片、详细信息等,只需轻点鼠标便一目了然。
4.2植物园、野外基地实习实训标准操作规程(SOP)
4.2.1野外实习基地实习实训标准操作规程(SOP)
4.2.1.1成立实习领导小组
成立由实习实训基地负责人和实习工作负责人联合成立的安全领导小组和抢险队,建立安全责任制,有夏季防洪防汛工作应急预案。
组长:院系主管领导
副组长:学科或教研室主任、基地负责人
成员:中药资源、中药鉴定、标本馆带教老师及辅导员(班主任)
在整个实习过程中,实习领导小组要提前和当地有关部门、人员协调,安排好学生的食宿,负责学生的安全及学习。
4.2.1.2时间的确定:以2周左右为宜。主要是结合气候和植被特点,确定适宜的实习时间。不同的药用植物处于不同的生长时期,根、茎、叶、花、果、种子均会发生变化,因此野外实习的时间安排,对教学实际效果影响较大。如我校实习时间为第一学期开学第一、二周(九月上中旬),此时植物多处于花果生长盛期,便于学生更全面、立体地了解药用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长发育特性。
4.2.1.3师资配备:野外识别药用植物,采集、制作标本以小组为单位,每小组10-15人,并由教研室一位具有博士学位或中高级以上职称以及三年以上野外实习经验教师带教。
4.2.1.4教学内容及日程安排:出发前召开实习动员大会,由教务处、院领导、辅导员、带队专业教师集中讲授野外安全责任意识、教学实习要求、学习方法、注意事项、药用植物标本采集方法、学生领取野外实习用具等事宜。学校先安排中药资源教研室主任或学科带头人带领经验丰富的教师提前几天先到计划预定地点的几条路线进行实地考查和植物的预采工作,了解实时的药用植物种类、分布、蕴藏量和环境条件等。
日程安排如下:
第1天:上午乘车前往实习基地。下午安排住宿、召开实习预备会后:一是由教师进行标本采集与制作技术培训;二是对考核标准进行说明。
第2~11天:按小组由教师选择的5~6条不同路线进行野外教学,以后各组对教师和路线进行轮转,保证每小组每次野外实习走不同路线,由不同老师带教。教师带队识别常用药用植物,熟悉其生长环境,讲解所属科的特征;并要求学生采集部分药用植物标本,分组采集压制标本;采集植物花,学会使用检索表;进行野外实习考核。如遇雨天,可采取室内由带队教师组织学生讲授标本的采集、压制、易混淆科属或植物的分类鉴定等专题知识,或举办野外实习趣味知识竞赛。
第12~13天:现场考试、安全返校。
4.2.2药植园实习基地实习实训标准操作规程(SOP)
4.2.2.1根据学生人数以及药植园的面积情况,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以10-15人为宜,利用课间、课下或周末的时间分批次带学生到药用植物园鉴定药用植物。
4.2.2.2在一个学年内连续跟踪观察至少10种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全过程,并拍摄照片。
4.3植物园、野外基地实习实训考核标准
根据每位同学的总结报告、考核成绩及实习期间的表现给出总成绩(满分100分,其中实习报告占30%,考核占40%,平时表现占30%)。
4.3.1实习总结报告(30分)
4.3.1.1个人全面实习总结(15分),内容主要包括,引言:实习时间、地点、意义等;调查研究方法;实习内容及结果:列出药用植物种类、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建议等;总结个人实习的收获和体会;对实习的意见和建议。评分依据:撰写总结报告的格式规范、全面计3分;内容真实完整计5分;具有较强的分析、整理能力,并能提出较独特的见解计5分;整体总结质量计2分。否则,酌情加减分。
4.3.1.2专题考察总结报告(15分),符合格式要求计3分,如题目、作者、单位、地址、中英文摘要、关键词、引言、材料和方法、研究结果、讨论、参考文献等。
在实习中,除了学习辨认药用植物和制作标本外,还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项专题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并在实习结束前召开全体大会,由各小组代表汇报专题研究结果。实习老师和学生代表将为各专题打分,优秀专题小组将会得到表彰,组员每人计2分。
专题内容饱满、选题科学计7分,内容真实、数据可靠计3分。学生可以自己选择题目,但最好和带教老师商量后确定。一般包括药用植物科属种、中药资源及生态学方面的专题,带教老师会根据具体情况给予协调。
研究内容举例,药用植物科属种方面:实习地点某一科属的药用植物种类,分布量及开发前景。药用植物生态学方面:不同生境下植物形态的差异;不同海拔某类植物组成等。实习报告应及早动手写,实习地点的概况、采集识别动植物的情况、专题研究进展等应及时总结。
4.3.2考核(40分)
4.3.2.1识别药用植物种类(25分):采集常用200种药用植物,让学生识别并写出科名、入药部位和功效等,每种药用植物以上三项全正确的计0.1分。15-20分优、10-15分良、6-10分及格、6分以下不及格,补考机会一次;采集5种带花药用植物,让学生解剖,查阅检索表,正确鉴定一种并可描述其特征计1分。
4.3.2.2以小组为单位制作腊叶标本500份(15分):对了解标本从采集、修剪、压制、翻换吸水纸、定名、上台纸、装框等一系列制作的全过程的计3分。500份标本是完整的、质量过关、200种以上为常见大宗品种,重复率低于10%的计10分,高于50%的小组,每人计4分,同时以各小组带教老师为裁判团成员对各组制作标本的数量和质量进行评比优秀的小组,每人奖励2分。
4.3.3平时成绩(30分)
4.3.3.1出勤率、有无迟到早退现象(10分):缺席一次扣除5分,迟到或早退一次扣除2分,请假一次扣除1分,其他酌情扣分。
4.3.3.2实训期间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10分):熟悉药用植物200种,计3分;掌握40个重要药用植物科的特征,计3分;学会采集、制作药用植物腊叶标本的方法,计1分;了解部分常用药用植物的生长环境、分布、蕴藏量等实地调查方法,计1分;运用分类检索表去鉴定不认识的药用植物,计2分。
4.3.3.3回答问题是否积极主动等(10分):野外教学过程中,主动回答问题一次计2分,回答问题消极者扣2分,其他情况酌情加减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