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规范化种植(GAP)实习实训基地
中药实训基地 2018-04-27
5中药材规范化种植(GAP)实习实训基地
5.1中药材规范化种植(GAP)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遴选)标准
5.1.1药用植物栽培的实习实训基地应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总局)发布《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检查公告》中公布的通过GAP认证的中药材生产企业和品种的基地;或者在“九五”、“十五”、“十一五”、“十二五”期间通过了国家科技部验收的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实习基地所在地的交通应便利,基地至少要远离主干路100米;种植面积一般应至少在200亩以上;基地应设有厕所或盥洗室;药材品种最好是当地的道地药材或大宗药材方能满足实习需求。国家科技部验收的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和GAP基地优先选择。
5.1.2硬件设施:基地应选择交通便捷、食宿安全、医疗卫生条件有保障的地点。从学校至目的地总车程要不超过5小时(包括中途),吃住能同时接待50人,每个房间床位数不多于8人,有独立卫生间或不少于2个的公共卫生间和24小时开水、餐厅应达到公共卫生标准、有卫生室或就近3公里以内的乡镇和村落有卫生室。
5.1.3基地内还应建有进行检疫、检验、试验分析、数据处理的工作站。仪器设备一般有:高效液相色谱仪、显微镜、解剖镜、土壤养分测定仪、智能光照培养箱、室外气候观测箱、干燥箱、冰箱等。
5.1.4生产企业的技术负责人和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应具有中药学或农学、畜牧学等相关专业的大专以上学历,并有药材生产实践经验和药材质量管理经验。
5.1.5从事中药材生产的有关人员应具有基本的中药学、农学或畜牧学常识,并GAP规范要求,定期培训与考核。参加过GAP培训、认证或参研过本领域课题者优先考虑。
5.1.6参与实习实训的教师应具有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书、硕士学位或中高级以上职称、本专业3年以上教学和科研经验、承担有国家级、省级或厅级相关科研项目、与药材生产企业有横向或纵向项目合作的为宜。并能单独指导3-5名学生,平均每天带教时间不少于5学时。
5.2中药材规范化种植(GAP)实习实训标准操作规程(SOP)
5.2.1设计学生实习方案
5.2.1.1实施方案:岗前进行培训,重点内容是对在校所学习的药用植物栽培的理论及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岗。
利用暑假采取学生短期集中实习的形式到药材种植基地开展中药材育种、育苗、田间管理、采收加工等环节的具体操作训练,对药材基地的历史、大气、水质、土壤等方面进行调研;对种植药材的品种基源、生长习性、栽培技术等进行观察了解;了解国家“GAP”相关政策和中药材种植的知识以及如何建立“GAP”基地。
对规范化种植(GAP)的管理模式进行实习实训:学生以模拟的形式参与到企业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岗位中,了解和掌握种植基地人员岗位的工作职责,基地的种子种苗采购、仓管、田间管理、肥料及农药使用、采收及加工等相关管理制度。以专家和员工的不同身份现场模拟“GAP”认证。
采用分组的形式“承包”基地,即“分产到户,责任到人”。每个学生都直接参与药材种植计划的制定、种植规程的编制、种植措施的实施等栽培管理全过程。
5.2.1.2教学要求:要求学生对道地药材的种质资源、道地性、植物学特性、生物学特性、道地栽培技术和道地产区采收与产地加工有全面的了解。并比较道地产区与非道地产区在种质资源、栽培技术和产品品质方面的区别。学习并记录3-5种当地道地、大宗药材的详细栽培技术,完成相关的实习报告。通过道地药材栽培实习,使学生掌握药用植物栽培学及相关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强化动手能力的培养,达到巩固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以及进一步探索解决道地药材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的目的。
5.3中药材规范化种植(GAP)实习实训考核标准
建立考核体系,实行量化考核,满分100分,下属5个一级指标,每个一级指标又包含若干个二级指标,其分别是:
5.3.1现场考核(25分)
包含模拟GAP认证,计10分,出现缺陷项扣除1分;对某一种道地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要点的现场汇报,计10分,出现遗漏项扣除1分;对检测仪器现场操作,计5分,每操作不规范一次,依次扣除1分。
5.3.2研究报告选题(10分)
包含题目的科学性(5分):题目科学,计5分;可行,计3-4分;不科学,计1-2分。课题的难度、深度和广度(酌情3分)。课题的分配合理性(2分):合理,计2分;不合理,计0-1分。
5.3.3实习实训过程(40分)
包含课题选择的文献查阅、实验设计(5分);对专题相关文献资料及研究进展的检索分析、归纳总结能力(5分);对所作实习专题的研究思路的理解与思考(5分);对专题实验设计方案的理解与思考(5分);独立操作能力,对于专题相关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对专题实验过程中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考核(15分,酌情扣除),如整地的精细度、平整度;选种的纯度、成熟度;浸种催芽的发芽势、方案;播种、育苗及定植的密度、出苗率、整齐度、成活度;田间管理的规范度、及时度;态度的积极度等方面进行考核。实验记录、生产日志、档案材料的完整性(5分,酌情扣除)。
5.3.4研究报告答辩(20分)
包含论文质量(15分);答辩情况(5分)。毕业论文的成绩由评审成绩和答辩成绩组成,其中评审成绩是导师、评阅人分别评分,然后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折合。研究报告答辩是评价实习质量的重要手段,按照研究报告不同的方向分为不同答辩组,答辩委员会由答辩组长(学科主任)、答辩委员(带教老师)与答辩秘书(实习秘书)组成。每位学生答辩后,答辩委员会按照统一的评分标准给予评分。评分标准包括仪态仪表1分、语言流畅程度1分、重点突出程度1分、多媒体应用程度1分、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对基础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的掌握能力1分。
5.3.5实习实训单位评价(5分)
日常考核对学生实习期间起到必要的约束作用。实习期间的日常工作考核包括工作态度、学习态度、考勤考纪;比如在考核成绩评定表中,每项都有评分并由实习单位的主管和带教教师填写评语栏,记录该生此段时间的表现与业务能力等内容,并将其列入评选优秀毕业实习生的条件之一。由于有了这些措施,使每个学生都能圆满完成实习任务,做到无论从道德修养和业务能力方面都有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