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实训 2018年04月27日 17:44
1 成果简介
基于“中医学类专业学生临床能力不足”问题,2009年起,项目组逐步建立了“一主体三环节五保障一导向”(以学生为主体,明确了“实验教学+实训教学+实习教学”主要实践环节,完善了“管理体制、条件建设、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和质量控制”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导向学生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体系,2012年获河南省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12年《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中医学专业》发布,项目组抓住其核心要求,以“调研论证、构建体系、实践完善、推广运用”为研究步骤,采用“调查研究、文献信息研究、经验总结、行动研究、案例研究”等研究方法,在持续完善实习、实验环节的基础上,构建基于中医学类专业临床能力培养的实训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体系,取得了以下成果。
①明确了临床能力实训的内涵和标准。根据中医学本科教育标准、WHO 和美国NBME(全国医学考试委员会) 对临床能力的分项,结合执业医师考试临床能力要求,论证筛选288项实训项目作为中医学类专业本科毕业生临床能力实训标准;
②构建了“三位一体”的实训课程体系。构建了“临床基本技能实训课程(低年级独立开设)、随专业课开设实训课程(中间年级开设)、临床综合技能实训课程(高年级独立开设)”相对独立的实训课程体系。在纵向上,使实训教学与理论教学内容紧密配合,避免脱节。在横向上,注意把握临床实训课程间的相互联系,有所侧重,避免重复。
③整合建设了实训创新教材。根据实训课程体系改革的总体设计,2014年重新修订中医学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固化改革成果。组织教师编写了《临床基本技能实训》等11部实训教材,在校内试用的基础上由国家级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使用。该实训教学体系在本校和兄弟院校的实践表明:该体系系统完整,理念先进,立德树人,适用性及可操作性强;从本校中医学类专业学生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麦可思第三方评价及参加全国临床技能竞赛成绩看,较显著地提高了学生的临床能力,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课题组成员发表教改论文36篇,组织建设出版实训教材11部。支撑带动学校取得了一批省级和国家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和实践创新成果,为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实训教学改革提供了示范、思路和借鉴。
2 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本课题重点从实训环节解决中医学类专业本科生临床能力不足问题。
(1)实训课程内容----内涵模糊,缺乏标准;
(2)实训课程体系----结构分散,缺乏系统;
(3)实训课程教材----种类多样,缺乏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