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医学类专业临床能力培养的实训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2018年04月27日 15:45
1明确内涵,建立标准
根据中医学类专业认证标准中对临床能力的要求、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要求,结合WHO 专家委员会和美国NBME(全国医学考试委员会) 对临床能力的分项,共论证筛选出288项实训项目,明确中医学类专业本科生临床能力实训内涵和标准。
2 整体优化,分段设计
我们重组了中医学类专业临床实训课程体系,顶层设计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建立科学系统的、相对独立的临床实训课程体系。在纵向上,使临床实训教学与医学理论课程教学内容紧密配合,避免脱节;在横向上,注意把握临床实训课程间的相互联系,有所侧重,避免重复。
实训课程体系改革重在突出早期临床基本能力、医患沟通能力、临床操作能力、中医临床思维能力和后期临床综合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体系涵盖《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中医学专业(暂行)》中的技能项目,形成“临床基本技能实训课程+随临床专业课开设实训课程+临床综合技能实训课程”三大临床技能实训课程模块,构建深层次、系统化的临床实训课程体系。
3 固化方案,建设教材
根据实训课程体系改革的总体设计,2014年重新修订“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固化改革成果;按照实训目的、实训要点和实训项目流程图设计实训内容,编写《中医学专业实验实训教学大纲》。
明确中医学类专业本科毕业生应达到的临床实训标准,规范中西医临床技能操作,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形成具有中医学教育特色的临床实训教材体系。